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智能网联汽车江湖:大战在即

2020-06-30 10:44
幂疗
关注

近日,自动驾驶出租车舆论热度高涨。上海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在滴滴APP上开放服务,用户在滴滴APP上报名并通过审核后,即可预约体验滴滴自动驾驶服务,“尝鲜”解放双手的乐趣。

早前,疫情高发期,无人车代替人工送外卖、送快递,降低工作人员感染风险的好消息层出不穷,消费者对无人车的认可度与日俱增,长期处于不温不火状态的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再度热起来,也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注入了强心剂。

当下,载人智能网联汽车投入市场使用,揭开了智能网联汽车从测试阶段走向应用阶段的新进程。

智能网联汽车新进程

智能网联汽车指的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等等,集多种技术于一体的新一代汽车。

也正因,多种技术条件的限制,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缓慢。至今L4、L5级别的智能网联汽车还未全面实现商用,但可以肯定的是:智能网联汽车时代可能会晚到,但一定不会缺席。

一方面,智能网联汽车具备多种路况解决方案,让人们行驶安全有保障。基于大量的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智能网联车辆可以获取相关路况、交通、天气、事故等信息,通过数据分析为驾驶员提供最佳路径,还可避免了人为引起的事故发生。

另一方面,新基建风口下,各行各业数字化进程在不断加快,智慧交通的实现也需要智慧网联汽车来配合,汽车行业智能化是大势所趋。

再有,相关政策利好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速腾飞。

工信部《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指出: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将以推动标准体系与产业需求对接协同、与技术发展相互支撑,建立国标、行标、团标协同配套新型标准体系为重点,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这些年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上涨,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IDC发布《IDC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预测报告》显示:可以连接三方服务平台的车辆以及配备嵌入式移动网络的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2019年达5110万辆,同比增长45.4%。

另外,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数据:对于中国市场来说,2030 年自动驾驶将占到乘客总里程(PKMT)的约 13%,到 2040 年将达到约 66%。到 2030 年,基于自动驾驶的出行服务订单金额将达到约 2600 亿美元。而且,据IHS 数据,预计至 2025 年国内车联网渗透率可提升 77%,对应 9550 亿元的市场空间。

种种迹象表明,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即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深耕智能网联汽车多年的互联网企业、传统汽车企业也将迎来“收获季”。

科技巨头添砖加瓦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智能网联汽车成为互联网巨头发展的焦点,华为、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智能网联汽车领域。

曾明确表示不造车的华为,想做优秀的智能汽车ICT组件供应商,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频频“出手”。

2019年,华为终端提出的“1+8+N”的5G全场景战略,“1”是指作为“入口”的手机,而“8”所指的八大业务中,车机位列其中,其耕耘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野心不言而喻。

再有,华为发布的HiCar“人-车-家”全场景智慧互联解决方案,旨在将移动设备和汽车连接起来,也就是把手机的应用和服务延展到汽车,帮助车企更快造出智能网联汽车。据悉,HiCar生态伙伴超过30家车厂,合作车型超过120款。

从智能手机到智能汽车,华为5G全场景布局展现了自身技术实力,也驱动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

当然,资历老道的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不会错过任何一个风口,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早有它们一片天地。

2015年,百度便推出了关于车机&手机映射的解决方案——Carlife;2017年,百度发布Apollo计划,正式向汽车行业进军。三年后成效初显,从单一的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增加了车路协同、智能车联两大开放平台,意在全面构建车联网、自动驾驶、智慧交通等领域的的技术、商业生态。

Apollo2019年成绩单显示:Apollo拥有自动驾驶路测牌照数150张、智能驾驶专利数1237件、测试里程超300万公里、23个城市展开路测、全球开发者36000名、生态合作伙伴177家、开源了56万行代码。

在自动驾驶领域姗姗来迟的阿里,发展速度并不慢。目前已形成包括高精地图、高精定位、车载操作系统,算法、芯片、仿真测试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同样的,腾讯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基于在AI、云计算、5G、大数据四大领域的基础建设,构建了健全的产业生态。

总之,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变革,意味着技术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构,这也是科技巨头涉足汽车行业的难点。也因此,市面上经常出现科技巨头与传统车企“联姻”的现象,一方提供先进技术,另一方造车,齐心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

传统车企力争上游

汽车行业迎来智能、网联化变革,给传统汽车厂商带来了机遇以及难题。在此背景下,比亚迪、长城、吉利等主流车企发力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以期在即将到来得到智能时代,抢先占据市场有利位置。

创新力、技术力强劲的比亚迪,已在国内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有了一席之地。

2018年,比亚迪发布DiLink 1.0智能网联系统,并率先在国内开放整车341个传感器和66项控制权。而后,升级成DiLink2.0系统,推出了蓝牙钥匙、全息透明影像、远程影像等全新功能。

公开数据显示:比亚迪DiLink用户已超过30万,DiLink手机端平均月活达到了90%,车机端平均使用时长占平均驾驶时长的92%。

“国货之光”长城汽车也不甘落后,接连推动多项智能网联技术落地。

2015年,长城首次对外展示L3级自动驾驶技术;2017年,长城汽车正式发布“i-Pilot智慧领航”自动驾驶系统,并确定L3级自动驾驶汽车将于2020年量产。再有,长城汽车基于哈弗“i-Pilot智慧领航”自动驾驶系统,发布了新时代全球智能SUV(概念车)——哈弗Vision2025,并表明哈弗Vision2025将真正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长城汽车专项副总裁、哈弗造型全球总监菲尔·西蒙斯表示:“哈弗计划于2023年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2025年将达到L5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继续领航行业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赛道上,自主汽车品牌领导者吉利汽车,是强而有力的竞争者。

2016年,吉利重磅推出的智能互联精品SUV——博越,又创建亿咖通科技,投身智能网联核心技术研发中;2018年,首次发布GKUI吉客智能生态系统;2019年,再次发布全新升级的GKUI 19吉客智能生态系统。公开数据显示,吉利旗下共有22款车型搭载了GKUI系统,装机量已超100万台。

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比亚迪、长城、吉利等传统汽车老将纷纷谋求创新发展,基于各自的技术、资源、经验等优势,推出不同的智能网联系统,以此应对市场的审视、资本的观望、消费者的索取。

综上所述,新的机遇孕育出一块新的市场蓝海,当下各大车企各自为谋徐徐前进,而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存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市场将回归质量竞争,各家之间的火药味会越来越浓,届时又是一轮排位赛的开始,经验十足的老将稍有不足,也会面临市场淘汰的风险。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专题

会展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